-
加拿利海棗
- 供應(yīng)商家:福建省南安市溪美新藍天園林花木培育場
- 發(fā)布時間:2009/4/8
- 有效期限:2009/4/8
- 供應(yīng)地點:福建泉州
- 該信息已被查詢次
加拿利海棗是90年代以來棕櫚類綠化苗木的新芝,它耐寒、耐酷暑、耐鹽堿并且耐貧瘠,余東北和大西北冬天*嚴寒不能度過外,各地引種均能成活。加拿利海棗樹形張開呈半圓形,遠觀如同撐開了的羅傘,富有熱帶風情,應(yīng)用于公園造景,行道綠化效果*好了。
加拿利海棗高達可達10到15米,頭徑可達50到90厘米。無分藤習性,用種子繁殖適于庭園栽培及行道樹。葉頂聲向四方張開,形成大圓形樹冠。大樹葉長可達4至6米,略彎曲呈弧形。放樹有小葉150至200對,長尖頭,形窄而剛直,上部小葉不等距對生中央部等距對生,下部每2至3片聚攏簇生,基部則變?yōu)獒槾蹋~柄短,基部肥厚,多為黃褐色,葉網(wǎng)鞘包于樹干上。肉穗序自葉間抽出,多分枝。雄花萼杯狀,前端3裂,裂片尖銳?;ò旮镔|(zhì),有較密縱,尖頭或鈍頭。雄芯較花瓣短,呈奶頭狀,雌花球形,徑4至6厘米,萼呈漏頭狀,具3狀,前端3裂,花瓣略呈腎形,長度較寬度小。果實卵狀球形,行端微突,頭長2.5厘米,成熟時為橙黃色,有光澤,能食用。種了隨圓形,中央具深溝,灰褐色。
加拿利海棗原產(chǎn)于非洲西海岸的加拿利島,1869年引進歐洲,我國*早于1909年引種到臺灣,現(xiàn)臺北植物園墾于植物,淡水工商校園均有栽培,80年代在各地試種,成功后在廈門地區(qū)、南安市栽培,效果良好,具有抗強臺風,抗旱,不落葉,四季常青的特點,很快被福
建、廣東各城市綠化部門所接受,澳門引進的時間較早,*早把海棗應(yīng)用到綠化上,如今這些海棗都已長大苗,脫桿高度均在1米左右,自然高度在3至4米,這種規(guī)格在國內(nèi)較少見,而且很有觀賞價值。
海棗在全日照下葉堅硬*為抗風,大苗株巨大曲徑向天,成排而不僅美觀,而且相當壯觀,在認識到該品種的優(yōu)點后,各地紛紛大量引種并種它應(yīng)用到各自城市綠化美化上。北京天安門廣場曾點名用它,上盆后主景配合草花增添喜慶氣氛,加拿利海棗不僅是一種優(yōu)良的
園林綠化樹種,還是一種很好的海濱綠化樹種。該品種在上海市的延時綠地、上海新客站、復地太陽城、大清華水灣、人民廣場、香格里拉飯店、科技館前種植表現(xiàn)很好。
加拿利海棗的引種過程經(jīng)歷了從非洲,歐洲到亞洲的過程,非洲的哭了熱、歐洲冬天的嚴寒它都能安然度過,據(jù)專家考證,其耐代溫限度可達零下22度,淪在貧瘠的荒地和鹽堿物海邊都能正常生長,若種植在肥活的土壤中,則生長*為迅速,一年從頭徑22厘米(樹高25至30
厘米),長至頭徑12至13厘米,高120至140厘米,部2至3枝葉片以減少水與蒸發(fā),移植后一個月內(nèi)保持土壤濕潤,則可迅速恢復生長。
聯(lián)系時請說明是在園林網(wǎng)上看到的,謝謝。
供應(yīng)商信息
-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新藍天園林花木培育場
- 聯(lián)系人:陳榮花
- 所在地:福建 泉州
- 地 址:福建泉州南安市溪美鎮(zhèn)蓮塘北街C-162號
- 手 機:13959984869
- 電 話:86-0595-86311555
- 認 證:
- 收藏名片 遞交名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