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。為落葉大喬木,高達40米,胸徑1米以上,小枝灰色或灰褐色。葉形如馬褂──葉片的頂部平截,猶如馬褂的下擺;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,好像馬褂的兩腰;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,仿佛是馬褂伸出的兩只袖子。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?;▎紊敚ū黄?枚,外輪3片萼狀,綠色,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,基部有黃色條紋,形似郁金香。因此,它的英文名稱是“Chinese Tulip Tree”,譯成中文就是“中國的郁金香樹”。
它生長快,耐旱,對病蟲害抗性極強。花大而美麗,秋季葉色金黃,似一個個黃馬褂,是珍貴的行道樹和庭園觀賞樹種,栽種后能很快成蔭,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。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以南。主治風濕痹痛,風寒咳嗽等疾病。
喬木,高達40米,胸徑1米以上,小枝灰色或灰褐色。葉馬褂狀,長4-12(18)厘米,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,先端具2淺裂,下面蒼白色,葉柄長4-8(-16)厘米。
花杯狀,花被片9,外輪3片綠色,萼片狀,向外彎垂,內兩輪6片、直立,花瓣狀、倒卵形,長3-4厘米,綠色,具黃色縱條紋,花藥長10-16毫米,花絲長5-6毫米,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,心皮黃綠色。
聚合果長7-9厘米,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,頂端鈍或鈍尖,具種子1-2顆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由南京林業(yè)大學著名的林業(yè)育種專家葉培忠教授同他的助手于1963年用中國鵝掌楸為母本,與北美鵝掌楸雜交后選育而成,落葉大喬木,高可達40米。樹皮灰色,一年生枝灰色或灰褐色,具環(huán)狀托葉痕。單葉互生,葉兩側通常各1裂,向中部凹,形似馬褂;葉柄長。4-5月開花,花較大,鵝黃色,花形杯狀,單生枝頂。10月果熟,果實紡錘狀。具雜交優(yōu)勢,抗逆性與生長特性均明顯優(yōu)于鵝掌楸。喜陽,有一定的蔽蔭性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能耐-15℃的低溫。耐干旱,喜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。主根較深,在低濕地生長不良。生長迅速,病蟲害少。雜交鵝掌楸樹姿雄偉,樹干挺拔,樹冠開闊,枝葉濃密,春天花大而美麗,入秋后葉色變黃,宜作庭園樹和行道樹,或栽植于草坪及建筑物前。
鵝掌楸自然授粉不良,發(fā)芽率很低,通常5%左右。每公斤15000~30000粒,每畝地播種量15公斤。春播,宜早不宜遲,播種前采用1-12℃的低溫沙藏層積60~90天。產苗量每畝1萬株左右。翌年春移植或平茬,移植以芽剛萌動時為宜。雜交鵝掌楸種子繁殖其子代分離較大,一般多采用嫁接方式繁殖,即用中國鵝掌楸或美國鵝掌楸做砧木,嫁接成活率都很高,嫁接方法有枝接和芽接。也可用扦插方法繁殖,有硬枝和嫩枝扦插兩種,嫩枝在6~9月份采用全光噴霧扦插,成活率可達30%~70%。
移植在落葉后早春萌芽前,應選擇土壤深厚、濕潤、肥沃的地段和半庇萌的環(huán)境栽植。氮肥對鵝掌楸極為重要,缺氮則生長遲緩。因此,除在移栽時施足基肥外,還需每年在生長期增施氮肥。鵝掌楸移栽比較困難,尤其是大樹移栽難度更大,苗木移栽時,無論是小苗還是大苗,都需帶土團,大樹移栽,必須分年進行,逐步實施,先切根,后移栽,否則即使移栽成活,恢復比較困難,長期生長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