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頂紅(學名:Hippeastrum rutilum)又名紅花蓮(海南植物志)、華胄蘭(華北經(jīng)濟植物志要)、線縞華胄、柱頂紅、朱頂蘭、孤挺花、華胄蘭、百子蓮、百枝蓮、對紅、對對紅等。是石蒜科朱頂紅屬的多年生草本。
朱頂紅鱗莖近球形,葉6-8枚,花后抽出,鮮綠色,花莖中空,稍扁,具有白粉;花被管綠色,圓筒狀,花被裂片長圓形,頂端尖,洋紅色,略帶綠色,喉部有小鱗片。[1]
分布于巴西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省等地,已由人工引種栽培。歐美園藝學家為方便養(yǎng)花者,將朱頂紅專門生產(chǎn)成罐裝花卉。
最佳繁殖時間:朱頂紅分球繁殖時可于3~4月進行,分割鱗莖法繁殖時一般于7~8月份進行。
最佳生長土壤:朱頂紅種植土壤要求疏松、肥沃的砂質(zhì)壤土,pH在5.5~6.5之間,切忌積水,可用腐熟廄肥土2份、腐葉土6份、沙土2份混勻配制。
生長濕度要求:朱頂紅喜溫暖濕潤氣候,怕水澇。即土壤微濕即可。
最佳生長溫度:朱頂紅性喜溫暖,不耐寒。夏季宜涼爽,溫度以18~22℃為宜,冬季休眠期要求冷涼干燥的環(huán)境,溫度不可低于5℃。
最佳生長光照:朱頂紅喜陽光,可以適量的陽光直射,不可太久。宜放置在光線明亮、通風好,沒有強光直射的窗前。
施撒肥料:朱頂紅喜肥,待葉片長至5~6厘米長時開始施追肥,一般每隔半個月施1次腐熟的餅肥水,花后改為每20天左右施1次,促使鱗莖增大和產(chǎn)生新的鱗莖。
澆水要求:朱頂紅需要保持植株濕潤,澆水要透徹。但忌水分過多、排水不良。一般室內(nèi)空氣濕度即可。
繁殖要點:朱頂紅可采用繁殖采用播種法或分離小鱗莖方法。種子成熟后,即可播種,在18℃~20℃情況下,發(fā)芽較快;幼苗移栽時,注意防止傷根,播種留經(jīng)二次移植后,便可上入小盆,當年冬天須在冷床或低溫溫室越冬,次年春天換盆栽種,第3年便可開花。一般多用分離小鱗莖的方法繁殖,將著生在母球周圍的小鱗莖分離,進行培養(yǎng),第二年就可開花。
修剪要領:朱頂紅生長快,葉長又密,應在換盆、換土同時把敗葉、枯根、病蟲害根葉剪去,留下旺盛葉片。
盆土更換:朱頂紅盆土經(jīng)1年或2年種植后,盆土肥分缺乏,為促進新一年生長和開花,應換上新土。
病蟲防治:為使朱頂紅生長旺盛,及早開花,應進行病蟲害防治,每月噴灑花藥一次,噴花藥要在晴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左右進行,中午烈日不宜噴灑,防止藥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