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俅江流域及貢山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,高1—2米;莖鈍四棱形或近圓柱形,幼時密被秕糠及長柔毛,毛很快即脫落,呈暗褐色。葉片紙質或近堅紙質,形或橢圓狀卵形(原描述為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)頂端長漸尖,基部圓形或微心形,長8—12(-20)厘米,寬4-6(-7)厘米,邊緣具密細齒,齒具刺毛狀尖頭,基出脈5,葉面無毛或幼時被細秕糠,基出脈微凹,側脈略凸,背面脈上被密秕糠及有時于主脈被長柔毛,毛很快脫落,基出脈、側脈隆起,細脈不甚明顯;葉柄長2—3(-4)厘米,具槽,槽兩側被密長柔毛,其余被細秕糠。由聚傘花序組成的狹圓錐花序,生于分枝頂端,長13—17厘米,寬2—3厘米,密被細秕糠及長桑毛;苞片鉆形,長1—2毫米;花梗長1—2毫米,密被秕糠;花萼長約3毫米,被秕糠,裂片4,寬三角形,長不到1毫米,頂端具小尖頭;花瓣4,粉紅色或淡紫色,廣倒卵形,上部偏斜,長約3毫米;雄蕊8,常偏向1側,花絲與花藥近等長,藥隔基部膨大,具三角形短距;子房卵形近球形,4室,頂端有8條剛毛。蒴果卵形,長約3.5毫米,直徑約3毫米,宿存萼常紫色,長約斗毫米,多少被秕糠,長出蒴果部分,秕糠較密。花期約9月,果期約11月。
生長習性:
生長于海拔1300—1500米的林中及林緣濕潤的地方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