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廣西。生于海拔750-1300米密林中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那坡縣
形態(tài)特征:
草本,高達8厘米;根莖通常呈倒圓錐形,分枝表面密被顆粒狀疣瘤和成團或成行的星芒狀皮孔,頂端的裂鞘4-5裂,裂片闊三角形,長約4厘米,寬3厘米;花莖長4-4.5厘米;鱗苞片7-8枚,互生,覆瓦狀排列,薄肉質(zhì),舟狀或兜狀,長2-2.3厘米,寬1.6厘米,邊緣薄膜質(zhì),頂端短尖或近圓形,有時微缺,基部驟狹,下延,緊抱花莖?;ù菩郛愔辏ㄐ颍?;雄花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2.5-3厘米,直徑2厘米;雄花輻射對稱;花被裂片4,長圓形或披針形,少有近卵形,長約4毫米,寬1.5-3毫米,初時開展,成長時外卷,頂端尖,內(nèi)彎;聚藥雄蕊呈延伸的卵球形,長3.5-3.7毫米,有長約1.2毫米的總柄,花藥7枚,淡黃色,異型,其中4枚呈馬蹄形,其余3枚呈平行線狀,交互間生,縱裂和斜裂并存,藥室14;花梗長3毫米,直徑1.5毫米,成長時長達7毫米?;ㄆ?2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