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和河北。蘇聯(lián)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鱗莖近球狀,單生,粗0.5-1厘米;鱗莖外皮黃褐色,有時(shí)帶紅色,具“人”字形脈紋,不破裂,或老時(shí)頂端破裂成纖維狀,呈極細(xì)密的網(wǎng)狀。葉1-2枚,寬條形,長10-20厘米,寬3-8毫米,上面平坦,下面呈圓弧狀隆起,肥厚,橫切面近半月形,從中部向兩端漸狹,具鈍頭?;ㄝ憷w細(xì),高5-10厘米,下部被葉鞘;總苞膜質(zhì),單側(cè)開裂,宿存;傘形花序有花1-2朵,若為2朵則小花梗1長1短;小花梗與花被片近等長或比花被片長1.5-2倍;花白色至帶紅色,單性異株;雌花: 小花梗比花葶粗且頂端膨大;花被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4-5毫米,寬1.2-2毫米,先端具短尖,內(nèi)輪的較狹;在花被片的基部具退化雄蕊的花絲痕跡;子房橢圓狀球形,長約3毫米,寬約2.5毫米,基部無蜜穴,每室2胚珠;花柱長約1毫米;柱頭3裂,長約1毫米;雄花:小花梗與花葶近等粗;花被片矩圓形、長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,長約4毫米,寬1.4-2(-2.4)毫米,先端鈍圓,內(nèi)輪的較狹;花絲與花被片等長,狹三角狀錐形,基部合生并與花被片貼生,內(nèi)輪的基部比外輪的寬;花藥橢圓形,長約0.6毫米;退化子房卵狀橢圓形,長約1.5毫米,寬約1毫米,3室,無胚珠,稀其中僅1室具1不育胚珠;花柱長0.5-1毫米;柱頭2-3淺。蒴果球狀?;ㄆ?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山坡或林下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