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 產(chǎn)西藏(梢岡、拉薩、墨竹工卡、仁布、林周一帶)。
形態(tài)特征: 半灌木,近直立,多刺,高30-60厘米。莖具不明顯的條紋,干后淡黃色,常有縱向剝離的白色薄膜,分枝稍具條紋。葉狀枝每4-7枚成簇,近扁的圓柱形,略有幾條稜,長5-10毫米,粗約0.4-0.6毫米,稍弧曲,在花期通常較幼嫩;鱗片狀葉基部具稍彎曲的硬刺,莖上的刺長4-6毫米,分枝上的長3.5-4毫米。雄花每2-4朵腋生,紫紅色;花梗長3-4毫米,和花被近等長,關(guān)節(jié)位于下部;花絲下部約1/4貼生于花被片上。漿果直徑6-7毫米?;ㄆ?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 生于海拔3800-4000米的路旁、村邊或河灘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