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海南,臺灣。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(蘇拉威西、松巴哇、馬魯古群島)、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、澳大利亞(北部)、密克羅尼西亞、波利尼西亞至塔希提等地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小喬木,幼時多附生,樹皮微粗糙,小枝褐色。葉薄革質(zhì),排為兩列,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,長8-13厘米,寬4-6厘米,頂端鈍或急尖,基部寬楔形,全緣,一側稍寬,兩面無毛,背面略粗糙,網(wǎng)脈明顯,干后網(wǎng)眼深褐色,基生側脈短,不延長,側脈5-8 對,兩面凸起,葉柄粗壯,長8-10毫米;托葉鉆狀披針形,厚,長5-10毫米。榕果球形或球狀梨形,單生或成對腋生,直徑約10毫米,略粗糙,疏生小瘤體,頂端臍狀,基部收縮成柄,柄長5-10毫米,基生苞片3,卵圓形,干后反卷;總梗極短;雄花生榕果內(nèi)壁近口部,花被片4-6,白色,線形,雄蕊1枚,基部有退化的子房;癭花與雄花花被相似,子房斜卵形,花柱側生;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內(nèi),花被片4,線形,質(zhì)薄,透明。瘦果橢圓形,具龍骨,表面有瘤體,花柱側生,延長,柱頭膨大?;ü诙局烈钅?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