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甘肅北部及西南部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草本,常中等高低,高可達(dá)50厘米,一般約30厘米左右,干時不變黑。根多少木質(zhì)化,有分枝,長達(dá)8厘米。莖多條自根頸發(fā)出,開花時基部多少木質(zhì)化,上部草質(zhì),有毛線4條,節(jié)不計簡斷的花輪約4-5枚,如合計則多達(dá)10枚,中上部幾每一葉輪的腋間發(fā)出短枝兩條或偶有3條。葉無基出之叢,莖葉下部者柄較長,達(dá)15毫米,上部者長僅1.5-4毫米;葉片線狀披針形、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,長達(dá)20-45毫米,寬9-17毫米,羽狀全裂,裂片疏遠(yuǎn),每邊6-10枚,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2-8毫米,疏羽狀開裂至具大鋸齒,齒常有胼胝,兩面均幾無毛。花序以多數(shù)簡斷的花輪組成(10枚以上),在主莖上者長達(dá)20厘米;苞片下部者葉狀,短于花,向上很快變短而甚短于花,基部膜質(zhì)卵形膨大,上半部亞掌狀羽狀開裂,最高者僅具緣色有齒的小尖;萼花后迅速膨大,長約11毫米,下有具翅的短花梗,前方開裂不到1/3,齒5枚,不等,有羽狀淺裂至具深齒,齒常反卷而有胼胝;花冠長20毫米,管約在離基7毫米處向前作膝屈,徑2.5毫米,上段自轉(zhuǎn)折處至花喉約長5毫米,喉擴(kuò)大至5.5毫米,下唇長約8毫米,寬約12.5毫米,側(cè)裂大,斜橢回形,中裂較小,橫廣橢圓形,有小尖而略略作囊狀,盔指向前上方,直立部分前緣高約5毫米,近端處有三角形小凸齒一對,含有雄蕊的部分向端漸狹縮成長2.5-3毫米稍稍下彎的喙,盔的頂部自背線漸漸圓轉(zhuǎn)至前額,后者幾不凸起;花絲兩對均有毛,一對密一對疏。蒴果未見。花期7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