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四川西部康定至理塘一帶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低矮草本,高約達(dá)10厘米,干時不變黑色,全身少毛。根有分枝,非粗壯而為肉質(zhì),一般細(xì)而木質(zhì)化,長僅3-4厘米。莖紫黑色,有溝稜而多少方形,溝中有成行之毛,常多條自根頸發(fā)出,中心1條比較直立,或全部傾臥而彎曲上升,花序除外僅具1-2節(jié)。葉基出者少數(shù),莖生者3或4枚輪生,均有柄,前者之柄長達(dá)1.8厘米,后者僅長5-13毫米,幾完全光滑,基部稍稍膨大膜質(zhì),葉片披針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長1-2.3厘米,寬4-7毫米,羽狀深裂至全裂,裂片4-7對,卵形,基部狹縮,有少數(shù)缺刻狀大齒,長3毫米,寬約2毫米,兩面無毛,上面干時黑綠色,背面綠色而有清晰密網(wǎng)脈?;ㄐ蜷L2.5毫米,頭狀而僅占莖端至長達(dá)8.5厘米而占莖的大部長度,花輪多至5枚,最下一輪相距達(dá)3.5厘米;苞片下部者葉狀而短,基部變寬而為膜質(zhì),上部者亞掌狀開裂而為寬菱狀卵形,裂片反卷,均無毛;花有梗,在花序很長的情況下其最下一輪已近莖基,其梗特長,達(dá)10毫米,紫黑色無毛,最上的花梗長僅1.5毫米;萼常有紫紅色暈,長4毫米,管長3毫米,前方不裂,膜質(zhì),有5主5次之脈,在萼齒基部有一條橫脈連結(jié)成網(wǎng)紋,管部幾無網(wǎng)脈,齒長1-1.5毫米,基部三角形連于管,中部以上多少披針形有不明晰之齒數(shù)枚,綠色或有紫暈,脈上與齒緣疏有紫色多室之毛;花管長9-10毫米,中下部作強(qiáng)烈的膝狀屈曲,故其上段幾以直角轉(zhuǎn)彎而指向前方,下部一段徑僅1.5毫米,上部一段漸漸擴(kuò)大,至喉部寬達(dá)5毫米,下唇豐滿,圓形,側(cè)裂腎臟形,長約4.5毫米,寬2.5毫米,基部與前端均圓形而作耳狀,外緣中間有微凹,中裂較小,片寬過于長,為橫置的橢圓形,基部狹縮為柄狀,共長3.5毫米,寬亦為3.5毫米,盔強(qiáng)壯,基部寬達(dá)2.8毫米,近端處寬2毫米,鐮狀弓曲,指向前上方,長約6毫米,額頂略圓,但即以直線斜下至下緣,與其共同組成一指向前方的三角形尖端;花絲后方1對中部以上有密毛或有時僅上部具較疏的毛,藥對疏距;花柱略略伸出。蒴果未熟者扁卵圓形,兩室不等但外形多少平整,上緣稍稍弓曲,端有指向前方的小凸尖?;ㄆ?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4,400-4,600米的高山草地和石灰?guī)r山上的碎石坡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