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甘肅、陜西、四川、安徽及江蘇等省。分布于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(qū)。為一種牧草,也是果園和旱田的主要雜草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非洲。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。稈基部傾臥,著土后節(jié)易生根,具分枝,高30-100厘米。葉鞘多短于其節(jié)間,常具柔毛;葉舌膜質(zhì),長1-2毫米;葉片線狀披針形,長5-20厘米,寬3-10毫米,兩面多少生柔毛,邊緣微粗糙??偁罨ㄐ?-10枚,長5-12厘米,呈指狀排列于稈頂;穗軸寬約1毫米,中肋白色,約占其寬的1/3,兩側(cè)之綠色翼緣具細(xì)刺狀粗糙;小穗披針形,長3-3.5毫米,孿生于穗軸一側(cè);小穗柄三棱形,粗糙;第一穎小,三角形;第二穎披針形,長約為小穗的2/3,具3脈,脈間及邊緣生柔毛;第一外稃等長于小穗,具7脈,脈平滑,中脈兩側(cè)的脈間較寬而無毛,間脈與邊脈間具柔毛及疣基剛毛,成熟后,兩種毛均平展張開;第二外稃淡綠色,等長于小穗;花藥長約1毫米。染色體2n=72(Gould et Soderstrom, 1974)?;ü?-10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路旁田野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